湖南花垣:“矿海”变桑田 群众腰包鼓起来
眼下正是蚕茧丰收的季节,在湖南省花垣县龙潭镇和边城镇交界处的大山上,成片的桑树种植基地绵延数公里,将大山装点得郁郁葱葱,充满生机。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片土地在两年多早先,曾是矿业企业倾倒矿渣的地方,一片不毛之地。曾经的荒凉之地再现葱郁,小小的桑叶也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打产业。
花垣县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曾被称为“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但美誉背后也饱受矿业开采乱象、环境污染之痛楚。痛定思痛,花垣县委县政府担当责任、以高标准着力解决影响生态环境安全与伤害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突出问题,采取覆土复绿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修复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让曾经的“矿海”变成桑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这个产业相当好,我们也响应国家号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利用矿山复绿这块来栽桑养蚕,增添我们老百姓的收入。”龙潭镇祥与村村民石群辉曾在矿山上工作,伴随着花垣县重拳整治矿山及矿区污染企业,他主动辞职并联合村子里的其他村民组建了合作社,承包了附近山上的3000多亩尾矿库、矿坪进行覆土覆盖种桑养蚕,并带动周边村寨320户1280名村民实现脱贫增收。
为鼓舞大家主动参和到绿色矿山创建中来,花垣县特意成站了蚕桑办,除了免费提供桑树种苗,还对蚕种提供补贴,对收购的蚕茧也按照5元每斤的价格进行补贴,大大提高了矿区居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建设绿色矿山的速度。“针对在尾矿库不能种植吃用作物这个特性,我们就在尾矿库上面开辟了蚕桑种植8000多亩,即实现覆土复绿,又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花垣县农业农村局蚕桑立立长石维玉介绍道。
近年来,花垣县积极落实生态文明责任,开展绿色矿山创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全方位深入推进矿业综合整治,通过重点实施矿山覆土复绿、开展矿产品浮选、加工企业生产线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工艺等措施与手段,系统推进矿区人居环境管理,目前已尽成覆土复绿面积6400余亩,整治工矿用地1万余亩。